近日,在大龍鄉角溪村貧困戶魏金妹種菇基地,魏金妹和家人正在菇棚里忙著采摘。艷陽高照下,菇棚里的溫度挺熱,但她不急擦汗,一排排整齊有序如雨后春筍般的菇不斷冒出,每天的出菇量少則幾百斤多則上千斤,大家臉上喜笑顏開。 魏金妹是角溪村2013年建檔立卡國定貧困戶,因丈夫出意外,一人帶著三個孩子,孩子還小都在讀書,生活的不如意曾讓她精神頹廢。 那段最黑暗的日子,是黨和政府給了她新生的希望,在村干部和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她在家庭農場李俊斌的手下當學徒。這個李俊斌種菇可是有50多年的經驗,對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她可認真了,既能掙錢,又可學技術還可以照顧家里,她是打心眼感謝黨和政府的幫扶。 為種好菇,魏金妹刻苦學技術和自學鉆研,經過3年多的時間,菇的技術已學得差不多了。相比其它產業,種菇熟悉,于是,她就萌發了自己種菇的想法。 2014年底,結對幫扶干部走訪時,他向幫扶干部透露:自己也想辦個種菇家庭農場,現在有技術有條件,就是缺少搭菇棚的資金。后來,在村扶貧工作隊和結對干部的幫助下,貸了一些款,搭建了800多平米的菇棚,那年種了3000多袋的香菇,扣掉成本,一年純利潤就有2元萬。再加上政府補貼,于2017年順利脫離。 隨著技術越來越成熟,2016年魏金妹與李俊斌等人合作,共同擴大菇棚面積,目前菇棚已擴建到4000多平方米,而且種菇的種類也增多了,除了香菇5000袋外,還有茶樹菇3萬袋、鳳尾菇2萬袋。 “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更感謝干部們對我的幫助。幸福的日子不會從天而降,雖有政府幫扶,但更要自身努力!今后,我將不等不靠不要,用自己的雙手,積極擴大種菇規模,如果鄉親們也想種菇,我會毫無保留地教你們技術,同大家一起脫貧奔小康?!比ツ?,魏金妹種菇純收入達3萬余元,說起今后的生活,魏金妹滿懷憧憬。(大龍鄉 楊愛英 張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