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非遺文化,獻禮建黨百年。為迎接第十六個全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及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6月12日上午,以“建黨百年 喜迎世遺 人民的非遺 人民共享”為主題的2021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泰寧主題活動在泰寧古城拉開帷幕。 來自五谷幼兒園的“小小傳承人”們,在啟動儀式后為我們帶來了魚子燈《鬧元宵》、山歌《一輩子跟定共產黨》、梅林戲《梅林謠》、儺舞《印象儺舞》等省市非遺項目精彩展演,也是一場“非遺進校園”的教學成果匯報演出。 福建(泰寧)鄉村非遺博覽苑,是我省首個縣級鄉村非遺博覽苑,苑內有傳統文化展示、非遺項目互動體驗、非遺文創產品展銷、非遺傳習活動等區域,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泰寧非遺文化。來自一中的小講解員們化身文化志愿者,帶領進苑參觀者感受泰寧獨特的非遺魅力。 2.鄉村非遺博覽苑·工匠守藝 在鄉村非遺博覽苑,有泰寧山歌現場教學,有竹編、上青棕編、魚子燈制作,走馬燈制作、編草鞋、蓑衣制作、傳統桿秤等手工技藝展示,更有碧玉卷、粽子、擂茶、包糍等傳統小吃制作展示,好聽的、好看的、好吃的,在這里你都找得到。 “上青古樂”始傳于唐末宋初,原是民間民俗活動儀式音樂,歷經宋元明清千百余年,又不斷吸收了歷代其它民間音樂元素,使民間儀式古樂逐步豐富完善,形成了具有獨特藝術風格和藝術魅力的民間儀式音樂,是中國現存的較為古老的民間傳統音樂種類之一,2017年入選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尚書第(第二棟、第五棟),一大波特色體驗活動上線了。編五彩繩、制香包、畫團扇,挖考古盲盒、拓印、活字印刷、榫卯拼裝、素陶彩繪等傳統技藝體驗,可謂體驗感滿滿。 ①“著戲服,畫臉譜” “著戲服,畫臉譜”。拍彩、拍紅、定妝、掃紅、畫眉眼,身著戲劇服飾,讓體驗者們近距離感受泰寧國家級非遺項目梅林戲的戲劇魅力。 梅林戲源于徽戲,俗稱土戲、土京戲,是福建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其唱腔優美動人,以皮簧、撥子、吹腔為主,曲牌、劇目、表演都獨具一格,富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藝術魅力,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梅林戲夜間專場演出表演了《打金枝》《畫網巾》《擋馬》《紅梅贊》等精彩節目,收獲了觀眾的陣陣掌聲。 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與傳統佳節端午相遇, 精彩紛呈的主題活動, 審核:肖劍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