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泰寧縣鄉村振興再出發,持續在“產業提升、機制創新、風貌塑形、環境扮靚”上下功夫,開創“四個一”工作模式,推動實現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先后獲評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國家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縣、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國家級制種大縣,鄉村振興成為宣傳泰寧、推介泰寧的一張嶄新“名片”。 在產業先行上謀求“一村一品” 聚焦特色農業。把握特色優勢,實施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國家級制種大縣等項目,持續發展水稻制種、泰寧大米、泰寧茶業、泰寧筍竹、金湖有機魚、烏鳳雞等優勢種養業;培育壯大黃精、青梅和黃花菜等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先后打造了梅口鄉擁坑村(茶葉)、朱口鎮王坑村(小籽花生)等5個省級“一村一品”示范村。 聚力接二連三。努力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推進武夷巖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建設,實施大米、茶、漁和筍竹產業提升行動,打造全產業鏈;支持加工企業的技術改造、裝備升級和模式創新,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20家,2021年完成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6個,持續打響“尋找泰味”公共品牌,今年來先后在福州、廈門、三明、龍海等省內外城市開設了“尋找泰味”旗艦店。 聚合農旅發展。立足全縣旅游資源優勢,積極培育新業態,加強閩臺交流,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精心建設推介了3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培育了泰寧影視基地、中央少年紅軍文旅小鎮、全國最佳美術寫生基地等新業態,打造了際溪村、崇際村等2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杉城鎮、梅口鄉等2個省級鄉村旅游休閑集鎮,音山村、大田村、嶺下村等17個省級鄉村旅游特色村及紅色旅游村。 中央少年紅軍文旅小鎮 在機制創新上追求“一馬當先” 完善鄉村治理機制。充分發揮基層群眾自治作用,持續完善村規民約;組建“法律援助團”、“草根調解室”等隊伍,開展普法宣傳、糾紛摸排等志愿服務活動;搭建鄉村振興數字平臺,建立“123”工作機制,切實提高鄉村治理水平。截止目前,累計召開居民夜談會761場,下沉黨員干部數2888人次,解決問題1786件。梅口鄉水際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大田鄉、梅口鄉被評為省級鄉村治理示范鄉鎮和際溪等17個村分別被評為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 深化農村改革創新。縱深推進改革創新,增創發展新優勢,重點圍繞探索創新農村“兩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四輪驅動”(領導推動、項目帶動、政企聯動、政策驅動)盤活利用機制和創新農村集體經濟運營機制及發展模式兩個方面來打造特色品牌。目前,梅口鄉梅口村梅二組閑置農房已由泰寧靜心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進行統一開發,將現有破舊的農房建設成17幢各具特色民宿,是目前全市單體最大的閑置農房盤活利用的典型案例。 實施人才回引工程。招才引智,建立人才信息庫,吸引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各類人才參與鄉村建設,積極推動企業家反哺、退休干部回巢、退役軍人二次建功。動員86名在外經商人員等優秀人才返鄉參選,其中,36名當選任職村主干,選派8名在職的四級調研員返村擔任鄉村振興指導員,致富能手、外出經商返鄉人員等經濟能人達78.5%。 梅口鄉擁坑村 在風貌管控上講求“一以貫之” 堅持整體規劃。嚴格落實《泰寧縣城市景觀風貌專項規劃》,規范農村建房的安全標準和形象風貌;編制《泰寧風格農村住宅建筑設計》、《泰寧縣農房建筑立面圖集》,推廣泰寧本土建筑風格;組建農村建筑工匠協會,大龍鄉探索成立農房建設專業合作社,做到施工規范化、專業化。目前,全縣集鎮規劃編制率達100%、行政村達90%。 堅持試點帶動。以點帶面,以示范創建為引領,深入挖掘各村資源潛力,努力創建方向明晰、特點突出、形式新穎的特色鄉村品牌。打造了耕讀李家、漁悅水際、豆香崇際等有影響、可推廣、能示范的鄉村旅游示范村,以此開創局面、帶動全局。泰寧縣在《求是》主管主辦的《小康》雜志“2021年中國最美鄉村百佳縣市”評比中位列榜首,鄉村建設經驗獲得全市學習借鑒。 堅持從嚴監管。啟用泰寧縣農房審批監管平臺,信息化管理農房建設,成為全省首個啟用農村村民住宅規劃建設管理電子政務平臺的縣市;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委托第三方監理單位實施限額以下農房監理,做到有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將農村農房建設管理納入農業農村工作考評,嚴格把好審批、監管、驗收、巡查“四關口”,切實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監管。2022年以來,完成既有農房(裸房)整治40幢,投資80萬元。 上青鄉崇際村 在環境整治上尋求“一抓到底” 強化責任傳導。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成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實施《泰寧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要點》,明確工作目標,推動責任落實,促使全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有序推進,2021年泰寧縣在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考核驗收中被評為優秀等次。 強化三級聯動。采取“處級領導掛包人居環境整治重點村,縣直部門掛包一個村”的形式,真正做到環境治理不留死角,目前,全縣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率82%,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為78.37%;在鄉鎮,建立“政府管理、企業養護”的管養分離新型模式,組建生態綜合管護隊伍,得到省市縣高度認可,多次獲學習強國、福建日報等媒體宣傳報道;在鄉村,全面推行“三隊一組”(日常保潔隊13人、日常巡邏隊和勸導隊5人、績效考評組3人)日常管護機制,涌現了王坑村由“后進村”向“后勁村”、“網紅村”完美蝶變的經典案例。 強化宣傳發動。全方位、多形式地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宣傳工作,倡議廣大群眾從自身做起,爭做環境整治宣傳員、保潔員、監督員,共同打造整潔、有序、優美的鄉村環境。2022年以來,全縣社會力量投入村莊清潔行動資金數量5.6萬元,開展進村入戶宣傳教育280場次,發放宣傳材料12451份,已創建“美麗庭院”示范戶53戶,評選縣級文明家庭15戶。 朱口鎮王坑村 |